如何面對病苦 | 如何轉病苦為道用

如何面對病苦 | 如何轉病苦為道用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如何面對病苦(上)


今天晚上的主題是:「如何面對病苦」,將分兩堂課來講述。生老病死是人類的基本痛苦,除了人類以外,所有的眾生也都會面對。如何面對呢?除了吃藥、看醫生,我們自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看病雖然是醫生的工作,但除了依靠醫生以外,我們自己是否還能做一些準備呢?

面對生老病死,當我們深入細緻去分析思考時,只要有佛法,就有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應對。

如果沒有佛法,投生沒有選擇;沒有佛法,任何人都無法解決衰老的問題;沒有佛法,生病的時候,雖然看病可以治療身體的疾病,但精神上的痛苦,醫生可能都無法解決;沒有佛法,死亡,更是任何人都無法解決了,醫生、科學家、政客等都無能為力,只有佛法才解決的辦法。

如果沒有佛法,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會感到非常無奈、無力;但利用佛法我們就可以很淡定地解決這些問題。

當然,是不是學了佛以後就不生病、不衰老、不死亡、不投生了呢?不是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肯定也必須遵循自然法則。

我們周圍的一切儘管看起來非常穩固,比如,地球每天都在圍繞著太陽旋轉,但地球也在逐漸衰老,直到有一天不再轉動;比如,一棵樹,每天都在逐漸衰老,總有一天也會倒下……自然界和有情都是這樣,沒有辦法不衰老、死亡。但我們卻可以在衰老、死亡的時候不痛苦,生病的時候不難受,投生的時候,有辦法可以不投生。所以,在面對生老病死的時候,只要心中有佛法,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如何面對生病呢?當我們還健康的時候,別忘了,千年大樹也會倒下,幾十億年都在運動的地球,有一天也會停止運轉。

我們的生命非常渺小,說沒有就沒有,說生病就生病。如果我們知道了身體的結構、新陳代謝等運行規律,就會明白:哪怕是健康地活一天都非常不容易,因為需要具備很多條件才能不生病,而生病的因素非常多,不生病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們需要做好準備。人總是這樣,沒有生病的時候,我們都忘了總有一天會生病。所以,此時需要身邊有一個人時常提醒,佛就是這樣來提醒我們的。雖然我們現在是健康的,未來難免有不測風雲,所以,做一些準備非常重要。

人們總認為佛教非常消極,比如講輪迴痛苦、控制欲望等,一點都不積極。但實際上,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的方法。生老病死如何逃避呢?沒法逃避,只有去面對。而如何面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當然,學了佛也會生病,佛陀也會給眾生示現生病。比如《維摩詰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有一天,阿難站在一個施主的門口準備乞食,這時,維摩詰居士來了,問他為何這麼早就站在這裡。阿難說,佛陀生病了,需要一些牛奶,他來要一些牛奶。維摩詰說,你千萬不要這樣講,佛是不會生病的,如果被其他人尤其是外道聽到,就會侮辱、誹謗佛陀,你悄悄回去吧。

阿難回去的路上,突然有一個聲音在他耳邊講,佛陀確實是不會生病的,但為了度化眾生,佛也會示現生病給眾生看,這樣,人們就會對修行產生信心,認為佛和他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人,只要自己好好學習、打坐,也可以和佛一樣。所以,你和維摩詰都沒有錯。

我們都會生病,學了佛也不會馬上就不生病。阿羅漢的肉體都還會有痛苦,但阿羅漢的精神上的痛苦已經沒有了,因為阿羅漢已經斷掉了我執。如果他身體受了傷,一定會有特別疼痛的感覺,但精神上因為疼痛而產生煩惱,卻是不可能的。成佛之前,菩薩分為十地。

一地菩薩雖然還沒有成佛,身體也是血肉,也會受傷,但他已經不會有疼痛的感覺,而且可以把身體的任何觸覺都轉化為快樂。所以,他們可以把身上的肉割下來餵鳥、餵老虎,而沒有任何痛苦。所以,佛陀說過,沒有證悟一地的時候,不允許做血肉佈施,因為我們有疼痛,會感到後悔。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學佛了就不會生病。學佛不是為了不生病。雖然生病的時候,通過做法事、念《藥師經》,通過佛菩薩的加持,也可能讓我們減少病痛,但這僅僅是外在佛菩薩的加持,並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成佛僅僅是依靠外在的力量是不夠的,還是需要自己努力。

很多人每年去體檢的時候非常擔心,甚至不敢去檢查,生怕醫生會不會說長了腫瘤,覺得非常恐懼。但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早發現早治療,因為逃避拖延到了晚期,就回天乏力了。因此,現在就要做好面對生老病死的準備,特別是面對死亡的準備。

我們每天都在逐漸衰老,總有一天就會出現明顯的老相。不做準備,逃避是沒有用的。對於死亡兩個字,很多人不敢講,覺得不吉利,其實這才是真正的逃避,而佛是讓我們去勇敢面對。不敢檢查身體、不敢提到死亡,這都叫逃避現實,一點用處都沒有。所以,活著的時候,要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健康的時候,要做好準備面對病苦的準備。這非常重要,因為不做任何準備,到時就會非常痛苦。

第二,生病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面對兩種痛苦。第一是身體上某個部位的痛苦;另一個是,因為生病,精神會開始難受。我們要明白,雖然肉體和精神有關係,但二者並非一個東西。所以,我們身體難受的時候,精神其實可以不痛苦,甚至能讓它高興。只是我們不懂得這樣的方法,所以生病的時候,精神就非常難受。我們應該以平常心去面對病苦,這對治療也會有很大幫助。如果生病的時候,精神上受到了重大打擊,只會導致疾病更加嚴重,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治癒。如果以平常心面對,就會有助於治療;如果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就會更有幫助了。

第三,大家需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形中已經養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當我們遇到了一點點外在的打擊或挫折時,比如,某一個人對我們的攻擊,某一件事對我們的不利,我們的心就會特別不耐煩,把這些事件一再放大,把一個很小的問題看得非常嚴重,還會從這個問題延伸到相關的各個方面,這樣,我們的心就越來越沒有承受力,越來越不耐煩。

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習慣了以後,到一定時候,生活中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變得根本無法控制,會對我們產生非常大的衝擊力,心裡特別煩惱。到最後,看任何事情都不順眼,看不慣,心裡煩躁;對家人、同事、同學,乃至任何一個人本來很正常的行為,都會看得很負面。這時,讓我們幸福快樂的東西,幾乎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了。

有一點我們一直沒有明白,我們如此煩惱的原因,其實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心裡。所以,我們才會總是看到別人不好,感到整個世界都在和我們對著幹。如果這個階段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下一步就會發展成焦慮症、抑鬱症,甚至導致更多不可想像的後果。

其實本不是別人的錯,只是我們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總是滋生不良情緒,才會導致任何一件很小的事情都會讓我們煩惱。此時,我們就要明白,是我們精神出了小問題,一定要解決它,不然再發展下去,更嚴重的就是精神疾病,或者經常發脾氣,說很多不該說的話,說了之後又感到內疚,每天都不快樂。以上道理一定要明白。

其實這些道理非常簡單,只是我們平時沒有關注,一旦思考之後也很容易明白。

第四,除了肉體上的疼痛,生病會讓我們的內心感到煩惱,因此,今天給大家介紹三種面對痛苦的方法,用佛教的話說,即把病痛轉化為修行的道用。

▶ 把病痛當做消業的方法,儘量去看病痛的優點。把病痛作為消業的方法。這非常重要。

▶ 把病痛當做良師益友,因為病痛警告我,他給我提供了很多資訊,讓我明白輪迴、人生的真相。優秀的老師和好的朋友都經常會提醒我們將來該怎麼做。

▶ 把病痛當做修行的助緣,即幫助我們修行成就的因緣。

這三個方法中的每一個,都要深入思考,一定會對我們有所幫助。

首先第一個,病痛的感覺,一旦我們察覺到身體產生了讓人不太舒服的感覺,心裡會不高興。像吃很苦的中藥一樣,吃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不爽,但是為了治病也只能堅持喝藥。生病給我們帶來的感覺也是讓人不太喜歡的,但病痛也有好處。

我們平時喜歡吃甜的,不喜歡吃苦的,雖然甜味讓人喜歡、產生欲望,但背後也有隱患,因為甜的吃多了,會讓人肥胖、得各種疾病,變得不健康。

藥給我們的第一個感覺是讓人不喜的歡,但不喜歡的背後有好處,可以給我們治病。

從這個角度思考,我們喜歡特別快樂的事情發生,可快樂背後有可能存在讓我們更加痛苦的原因;生病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讓人不開心的,但卻可以讓我們修行進步。

任何一個東西都有兩面性。生病也是如此。在面對的時候,首先看它的優點和好處,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膽滴面對它、接受它。接受非常重要。很多人不接受生病的事實,體檢都不願意去做,可當醫生告訴我們生了什麼病,如果情況比較嚴重,身體還沒什麼感覺,精神率先崩潰,又會起到負面作用讓我們的身體情況惡化。

因此生病的時候,首先不拒絕,並且現在就要為之準備。拒絕只有壞處,起不到任何用。如果僅僅懂得理論是不夠的,在面對現實時,內心還是會拒絕。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是,活著的時候,為面對死亡做好準備;健康的時候,為面對生病做好準備;年輕的時候,為面對衰老做好準備;沒有投生時,為面對投生做好準備。否則,大難臨頭時,任何事情都來不及了。

現在我們看起來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以後的路是怎樣的也沒有辦法預知。佛沒有教我們逃避,而是告訴我們,肉體與自然規律一樣,會經歷生老病死,因此要去接受。

什麼時候最痛苦?現實如此,我們卻不接受現實,也沒有能力改變現實,當我們的需求和現實產生矛盾,就是最痛苦的時候,甚至會越來越痛苦。佛教常講的順其自然,不是無所謂,而是讓我們在面對生老病死時,不要拒絕。先接受,然後面對,順從自然規律,順從生老病死。有了誕生,就一定會有老病死,如果想不通,很多煩惱痛苦就會產生。要知道,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不是沒有原因的,發生了就去接受,然後去解決。心裡的拒絕只會讓我們更痛苦。

對一個沒有修行的人來說,開心地接受病痛是很難的,不過,如果能做到以平常心面對,也會讓我們減輕很多痛苦,因為拒絕和接受導致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什麼樣的方法去接受呢?首先看它的優點。病作為有作用、有價值的東西使用,最好開心地接受,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太痛苦。接受後,再看病痛的優點,優點不是憑空捏造的,也不是為了安慰自己,把沒有優點當做有優點。從表面上來看,看不出病痛的優點,所以要把病痛的優點挖掘出來,就像小孩不讓打針,因為只知道打針的時候身體疼,不知道打針之後有什麼用;成人願意打針,因為大人雖然害怕打針痛,但知道疼痛過後對身體有幫助,所以能夠接受。(實際上打針不是很疼,只是心理上害怕。)

痛苦表面看起來,讓人感覺不好,所以一開始我們選擇拒絕。但通過佛的方法,就能像大人一樣,雖然害怕打針會痛,但知道背後有好處,所以還是能以平常心和稍微歡喜的心接受。

任何事情都能從不同角度思考。這就是佛的智慧,讓我們不要單純地以一個角度看問題,要看到病痛的優點。

(1)病痛讓我們消業。

二轉法輪的般若波羅蜜多經、三轉法輪講佛性、如來藏等很多佛經都講過這個道理。現在這個時代的修行人,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和障礙,但是我們很勇敢地去面對這一切,並去修行,這樣的人,一個小小的病痛,也能夠消除墮無間地獄的罪過。佛說,造殺盜淫妄等罪業會墮地獄;佛也說,這個世界上的修行人,一點小小的病痛,也可以消除墮無間地獄的業,因為都是佛所說,所以,這兩個都是可信的。

所以就像佛說的一樣,如果生一點病,不要大驚小怪,因為我們現在生病,是過去大人、殺生等罪業的因,但現在已經學佛,開始學習空性佛性如來藏了,並且,我現在在釋迦牟尼佛所在的世界,這個病又成為了我消業的方法。不學大乘佛教的人也是一樣,一個人犯法,在監獄待三年,每一天坐牢時間都越來越少。

除此之外,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希望他的世界所有人不生病,幸福快樂;而釋迦佛發心到一個每個人都有煩惱、有生老病死的痛苦的世界去度眾生。佛發願,在這個世界上,哪怕生一點病,都能夠消除墮地獄的罪過,這和佛的願力有關,和我們的修行也有關。

如果我們能健健康康、不生病健康當然好,但生病也有好的一面,能幫我消業,如果沒有生病,墮無間地獄的罪過沒有消除,下一世還會受墮地獄之苦,因為生病而消除這麼大罪過,也有優點,雖然生病的感覺讓人痛苦,但想到這麼點的痛苦可以消這麼多業,還是能夠接受。這叫順其自然。所以,不管生病也好,不生病也好,都有辦法。

當我們的內心打開,很多問題都可以包容、接納、消化,如果沒有這些觀念,我們的心胸特別狹窄,任何外來的東西都會讓我們不幸福。

不論是中醫的治療,還是西醫化療手術,都會有很多痛苦,但是痛苦換來的是健康,花錢也願受罪,雖然不願接受痛苦,但發現痛苦對我們有用,就會接受。有就像很多人都不是太喜歡自己的工作,工作壓力很大,但因為可以賺錢,依然每天都在接受。

病痛也是這樣,可以給我們帶來好的一面,但由於之前沒考慮過這一點,我們就像1、2歲的嬰兒一樣,盲目拒絕。但把內心打開,認為健康是最好的,生病也不拒絕,那麼,現在就要做好準備,不然那時候能力不夠,畢竟只是理論上明白死亡和生病時怎麼面對是不足夠的。


(2)生病更好的優點是,可以幫助我們生起出離心。

之前沒有生病時,只能看到輪迴的表面,看不到更深層的地方;身邊的人也天天給我們灌輸:「你的未來是美好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之類動聽的話,然後我們也很幼稚地立馬接受了。我們被這些表相所欺騙,沒有發現隱藏在深處的問題。

現在通過病苦明白了:原來這個輪迴沒有那麼完美;如果我繼續以現在的方式生活下去,明天和未來都不一定是美好的;如果現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未來會變得美好。我之前高估了輪迴的價值,現在發現了輪迴中生老病死的真相,雖然死亡還沒有經歷,但病苦已經感覺了,所以輪迴不是之前想像的那般美好。

表面的美好,只是語言的美化,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在人間生病,只是一個很小的痛苦,既然這個很小的痛苦都讓我們那麼不舒服、不開心、煩惱不堪,那以後要經歷的地獄餓鬼的痛苦又該如何去面對?所以,我要突破、超越輪迴。

如果繼續以現在的方式生活,沒有任何準備,這樣下去就非常危險。好比一個人將要去非常危險的地方,非常盲目,不做任何準備,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嗎?我們現在在輪迴中就是這種狀況,沒有任何抵抗危險的方法。所以,當有一天生老病死來臨時,為了可以超越它們,我要修行、要解脫!這就是產生了出離心。

過去的成就者中,很多都是因為患了嚴重的疾病,由於過去的醫療條件無法治療,所以只有選擇修行。他們非常投入、用功地去修,所以最後成就了。這就是病痛的優點。

(3)生病以後會關注其他人的痛苦。

當我們健康時,不會太關心其他生命健康與否、痛苦與否,只有親身經歷了病痛之後,才會對其他眾生產生同情心和慈悲心。

以上講了病痛的三個優點,第一,可以幫助我們消業;第二,可以幫助我們生起出離心,走上解脫道;第三,可以幫助我們擁有慈悲心。其他的以後再講。這些都是生病之後的收穫。

如果沒有這場病,我們就會一如既往地被輪迴中那些表面的東西所欺騙,每一天生活得很盲目。地球都會衰老、毀滅,人又算什麼呢?終有一天,我們會死亡,沒有任何的應對方法就非常危險,在到那個地步之前,病痛就在提醒我們做好準備。我們不要像嬰兒拒絕打針一樣,那麼幼稚,稍微換個角度思考,真的會很有助益。

不生病的時候,可以快樂修行;一旦生病,大家就可以嘗試用這些方法,把病痛轉為道用,內心瞬間就會感到非常輕鬆。疾病和我們的心態有很大關係,當我們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病痛,疾病很快就能被治癒。至少有了這種心態,病苦就會減少許多。

生病的時候,除了剛才講的這些方法,還可以採用自他相換等修法。

今天講了四點,第四點又分為三點,即生病後三種思考的角度。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並非捏造。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明天繼續講剩下的內容。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如何面對病苦(下)

文字整理:靜怡苑•心靈樂園

病痛有兩方面的功效,有正面負面的優點與缺點,好處與壞處。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對病痛不要有太多恐懼與擔憂。作為修行人,首先要了解病痛的優點。看到病痛的好處,從心裡接受它,不拒絕生病,這樣對調整心態有幫助,所以不要拒絕,而要接受病痛。

現在沒有生病,身體健康的時候,要未雨綢繆,做好準備,了解面對的方法,平時適當做一些訓練,要經常鍛鍊自己,這樣生病的時候,方法才用得上。生病過程中,更要這樣去做。

二,把病痛當做良師益友

健康的時候,不清楚人生、輪迴多麼痛苦。雖然佛教講得很清楚,但只是聽聽而已,不思考、不修行,這樣作用不大。很多人自以為是佛教徒,所謂的學佛,只是燒香拜佛,其餘什麼都不懂,素質非常差。並不是世俗做人方面很差,做人方面不一定差,但作為佛教徒,除了做人寬容、包容、忍辱等素質以外,還需要大乘佛教的素質。


佛教徒的素質

怎樣提高佛教徒的素質?學佛修行,學習佛陀的慈悲心與智慧,修佛陀的慈悲心與智慧。當慈悲心與智慧提升以後,素質就提高了。慈悲心和智慧投入越多,素質越高。在聞思修三個上面下的功夫越多,素質越高。從來沒有學修,只是樂於花點錢燒香拜佛,沒有佛教的修養。沒有學習,修行,遇到問題的時候,與世俗人一模一樣,甚至不如世間素質稍微比較高的人。即便有一點信仰,也是迷信——不是因為知道道理而相信,而是人云亦云地盲目相信,就是迷信。東南亞佛教徒都喜歡燒香拜佛、參加法會,但這不是學佛。真正的學佛,是聞思修。

首先聽聞佛法,比如聽聞今天這樣的課,網絡可以聽,最好到現場去聽。聽完之後要思考,深奧道理僅僅聽聞不一定明白道理,通過聞思,懂得修行打坐禪修的方法,以後開始投入打坐修行。

哪怕在每天24小時當中,將一個小時用於佛法的學習和打坐,另外23小時用於世俗各種與生活,雖然只有一個小時,但如果堅持每天如此,一定會有明顯的進步——煩惱越來越少,以前特別喜歡發脾氣,現在很少發脾氣;以前對父母家人朋友斤斤計較,現在卻變得有包容心;以前非常自私,所有好的都想自己占有,不願分享給別人,只懂得考慮自己,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不為別人著想,現在開始懂得為別人著想,懂得付出,這就是進步。

學佛的效果不僅僅是來世才有,今世什麼都看不到。當然,參加灌頂、法會,修廟捐款,雖然有因果,但看不到效果,需要等到來世或更長的時間才看得到。而打坐修行,卻能讓自己一年比一年有進步,對修行特別感興趣,越來越精進,身邊的家人同事能看出我們的進步,自己也能看得到自己的進步。這樣才能提高佛教徒的素質,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也非常有意義。

有時間學佛修行非常不容易,佛教講人身難得,但相對而言,有機會學習佛陀的智慧,修持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的人身,才非常難得。造惡業的人身不一定難得。有了難得的機會,卻不珍惜,是生命當中最大的遺憾。如今找到了正確的學佛方法,雖然沒有花太多時間,付出不是太多,哪怕付出一點點,也有回報,也有進步,所以一定要聞思修,這才是佛教的核心。燒香拜佛灌頂有時間可以去,但不是學佛的重點。


自利

生病以後,才能了解生活是什麼,才能深入了解人生、輪迴是什麼。之前一年365天,終日忙於掙錢工作,完全忘了自我,失去了自我,沒有機會靜下心來思考人生。

有一本書,叫《追逐日光》,是國外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寫的。他的事業很成功,天天忙於工作,卻忽然查出癌症晚期,只有三個月的時間。他快速處理完工作,在生命最後的三個月中,大部分時間與家人一起,重新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最後用三個月寫成了一本書。書中寫道:在過去的50年,都忙於工作,如今才體會到生活是什麼。這三個月的收穫,超過了過去50多年的收穫。此生生命當中最接近人的生活,就是最後的三個月。

平時大家都說,我沒有時間修行。把重大問題輕描淡寫,而把錢看得重於泰山,沒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只有生病後,才有機會思考人生。健康的人根本不了解病人的感受,富豪不了解窮人的感受,有勢力的人也不知道弱勢群體的感受。佛教有一種思維方式,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思考——自他相換。通過訓練,即使健康的時候,也能知道病人的感受;有錢的時候,有勢力的時候,也能知道窮人與弱勢群體的難處。

以前健康的時候,喜歡用花錢來滿足自己的欲望。365天沉迷於賺錢花錢、賺錢花錢的無盡循環中,即使有朋友勸阻我們,也充耳不聞。生病的時候,只能強制性地放下一切去思考,此時才能發現人生的真相,輪迴的本來面目——痛苦。因為親身經歷,所以感覺很強烈,否則即使上師們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也不會入心,聽了很多年,也印象不深刻。沒有辦法了解輪迴真相,了解生活的真相。

我們眼裡所看到的人生,是輪迴最表面的現象。外表的一層,是光鮮有魅力的。如果一味沉迷於眼前的幸福快樂,沒有做任何準備,當美麗的外表被撕開,當生老病死來臨時,就會茫然不知所措,繼而無法面對。

生病之後,就能了知生活不是之前想像的那麼美好,生活不是父母老師灌輸的那麼完美,就看清了輪迴的真相,比任何人講再多的理論都有效。之前從沒有想到過自己會得病,雖然身邊有人身患重疾,新聞中也時常報導各種病人的遭遇,但總覺得離自己很遠,似乎與自己無關。但疾病來敲門時,就能體會到人生很苦。

由於沒有接受佛教的教育,世間普通人沒有面對方法,在病床上生不如死,失望、絕望的情緒像毒蛇一樣吞噬著自己的心。而接受過佛教教育的修行人則截然不同,生病時就能意識到,現在感受的痛苦,只是輪迴中很小的痛苦,比起地獄餓鬼的痛苦,根本微不足道。

既然這樣的痛苦,都讓我如此難受,如果有一天面對三惡趣痛苦時,又該如何面對?今生人類的痛苦,已經來不及挽救,但來世三惡趣的痛苦,卻來得及扭轉,趁現在還來得及,我要拼命拯救。所以,生病是好事,可以警告我們:如果終日懵懵懂懂,不去思考,天天沉迷於眼前的得失,未來成千上萬倍的痛苦又該如何面對?

此時我要發願,如果這次可以康復,我要把所有的時間都用於聞思修行,好好精進用功;即使無力回天,我也要把所有屬於自己的財產,用來做善事積累福報,供養三寶、做慈善、修路補橋都可以,這個善根很有功德,並發願把功德回向眾生。祈請十方佛菩薩,加持自己來世做得更好,人生一開始,在孩提時代,就能思維生死的問題,不要忽略生死等至關重要的問題,絕不在無足掛齒的雞毛蒜皮上浪費光陰。人生病了的時候,意識還很活躍,可以發願回向。輪迴很漫長,生病這種警告,是輪迴中的好事。

利他

躺著病床上時,想想周邊的親朋好友,就像曾經的自己,他們有一天也會面對我這樣的不治之症。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著死神的光臨,就像屠宰場外面院子裡的待宰的豬牛羊一樣,對即將到來的死亡一無所知。健康的人也是如此,有一天也會生病,他們沒有警覺,沒有思考,我要提醒大家,希望不要這樣坐以待斃,要早點做準備,要有面對死亡的方法。

平時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有在病床上,才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心態之下,就能避免因生病而帶來的心理上的痛苦,而只有肉體上的疼痛。初學者的修行,不容易消除肉體上的痛苦,但至少可以讓內心很淡定從容,從而體現在身體上的疼痛就會減輕。意識接納病痛以後,身體的疼痛會減輕。無論愛滋病、癌症都是這樣。愛滋病感染以後,一般十幾年就會離世,但心態好的話,三四十年都不會發作,雖然身體是病毒攜帶者,但病毒永遠不發作。一方面是吃藥的作用,但更多是源於心態。

癌症也是一樣,同樣的癌症,因為心態不同,結果也是迥然各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如果有佛法的智慧,並有一定的訓練,完全可以做到。除了這些方法以外,沒有其他方法。世俗的任何東西都顯得蒼白無力。好老師教會我們方法,好同學鼓勵我們成長。

世間人則不是這樣,他們在生病的時候,會怨天尤人:憑什麼生病的是我?為什麼我要承受這樣的病痛?這樣只會加重病情,反而更不利於康復。

病痛有可能讓我們墮落,痛苦也有可能讓我們成長。就像甜和苦一樣,都有其優點與缺點。現在不生病當然最好,即使生病,有了佛教的方法,也可以轉化為正面的力量


三、把病痛轉化為六度

病痛的功德還可以分為六個方面,即六度,六波羅密多。

生病的時候,如果有大乘佛教面對的訣竅,則可以把病痛轉為六度。雖然肉體的感覺始終是痛苦的,但可以變為六度。

首先要從理論上明白,然後在健康的時候,要適當訓練,如果真的有一天要面對,就可以付諸實踐,如果沒有任何鍛鍊,用的時候或者用不上,或者效果不明顯。

1、布施

即給與、分布給大家。

布施有三種:(1)錢財布施;(2)無畏布施。有人特別恐懼的時候,把他消除恐懼。(3)法布施。

當生病的時候,親身體會到生病的痛苦,做手術,身上有傷口時,就會想到雞鴨魚牛羊豬宰殺時面對的痛苦,之前很多人根本不去考慮,吃很多活的東西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牙齒,就像碎石機把石頭變成砂礫一樣,把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嚼碎時,碎屍萬段於牙尖的那個生命的切身感受,而只是想到多麼新鮮、多麼美味,現在自己身上發生病痛之後,想到他們更加痛苦,會深深體會到,之前根本沒有當成一回事的事情是非常嚴重的,而不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如果病治好後,一定會去幫助其他生命,當義工,或者捐錢給病人做治療費,或者從屠刀下解救其他生命,樂於救命或幫助病人,之前的冷漠開始溶解,親身體會到其他生命的痛苦,從而開始無畏布施。

如果接受了大乘佛教的教育,學過躺在病床上的訓練方法並有一點訓練,才會有此念頭,否則只會想到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出院、康復,甚至為了自己的身體,而變本加厲地殺死其他生命來滋補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各個部分組成,沒有自我卻當成自我後,才產生痛苦,自我是無中生有的概念,根本不存在,繼而把身體布施給冤親債主。捨身法——斷行,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特殊修法,斷自己的我執,把自己的身體送給冤親債主,看看會發生什麼。當然這是之前需要灌頂學習修行的,否則不能修。這就是病痛給我們帶來的功德。

2、持戒

雖然大乘、小乘、密乘講了很多戒,但戒律的核心,是不傷害其他生命。生病的時候,就非常容易生起這種決心,因為親身體會到病痛的痛苦,就容易推己及人,我從小到大一直只考慮自己的感受,為了對自己有利,就不擇手段,別人是否痛苦難受從來不思考,因為生病,就能感受到、意識到,你把眾生嚼碎的痛苦,要比在生病時的痛苦強烈成千上萬倍,現在你都受不了,等到有朝一日輪到你接受被嚼碎的果報時,又會如何反應。以後如果身邊有人這樣做,也會儘量勸阻,至少自己絕不再犯。就會下定決心不再傷害眾生,這就是持戒。

平時在上師那裡聽再多的課,都不會有如此的效果,此時毫不猶豫就會下決心,這就是病痛的功勞。

3、忍辱

平時都是非常不耐煩,別人稍微有點諷刺自己,立即火冒三丈、大發雷霆,這就是忍辱修得不好。健康的時候不敢面對任何挫折,特別小氣、心胸狹窄,生病以後,懂得修忍辱。要去想,這次雖然生了這個病,但天下還有很多生命也在此時此刻面臨這樣的病痛,甚至更嚴厲的病痛,既然所有人都這麼難受,反正自己已經生病了,就希望以自己的病痛,代替天下所有患者的病痛,願天下眾生都能康復。這樣就能對眾生生起同情心,這就是大乘佛教的自他相換。

通過訓練,之前嚼碎眾生都毫不自知,此時卻願意為眾生付出,忍耐力就在無形之間提升了。為什麼可以如此轉變?就是因為生病。如果不訓練不學習,不可能誰都在生病的時候就變了一個人。普通人特別脆弱,排斥所有的痛苦,希望自己的病轉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這個方法,面對病痛的時候就能運用自如,變得特別堅強。這樣的智慧和勇氣,來源於病痛,這也是生病的功勞。

世俗人非常排斥的生老病死,對修行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生老病死都威脅不到,還有什麼可以威脅我們的?

這是大實話,不是忽悠大家的。當然,如果不訓練,雖然之前聽說過,但根本體會不到有這樣的可能。

佛教有專門的自他相換的訓練法,網絡上有很多視頻,也有相關書籍。《慧燈之光》網站上有很多視頻,網絡上也有更多好的內容,大家可以去學習。

當內心有了強大的力量,足以面對生命中的所有問題,這是此生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不需要等到來世。我們有這樣的機會,其他眾生都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人身難得。

把生病、死亡等變得有價值的力量,就是聞思修,這才是學佛的價值,否則燒香拜佛一輩子,也不會有這樣的成就。並不是燒香拜佛不好,但不能永遠停留在此層面,否則無法把生老病死等等轉化為修行。

4、精進

就是努力用功,生病的時候發現,雖然六道中很小的痛苦,都把自己弄得生不如死,以後面對地獄餓鬼痛苦更無法接受,我要努力用功,不浪費時間,不需要任何人勸勉、鼓勵,自己就會主動努力,即使浪費一點點時間,都會內疚後悔,為什麼有如此轉變,就是感受到輪迴痛苦的冰山一角,這也是生病的功德。

5、禪定

自他相換

生病的時候,可以修兩種禪定。當肉體的疼痛非常明顯的時候,慈悲心立即就會冒出來,既然我這麼痛苦,所有眾生也是這樣難受,希望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我不應該只考慮自己一個人,既然大家都一樣,為什麼只希望自己遠離痛苦,而不希望大家都遠離痛苦呢?身體的痛苦越強大,慈悲心就越強大。此時,修自他相換的念頭自然就會出現。就像自動化的機器一樣,不需要任何人的提醒。

如果沒有方法,雖然生病,也不會往這方面想,只會為自己著想。這就是佛教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上的人的素質高低,與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有關。佛教徒的素質,也跟佛教的教育有關。通過生病,可以把六度都用得上,就是佛教徒的高素質,如果表現比世俗人還差,燒香拜佛只是為了現實生活的利益,信仰也是迷信,就是低素質的佛教徒。經不起任何痛苦的考驗,做夢也不會想到去接受眾生的痛苦,這就是沒有接受教育的原因,就像世間目不識丁的文盲一樣。佛教有這麼多好的方法與觀點,如果身為佛教徒,卻從來沒有學過,從來不知道,這是不行的。

無我空性

感受到痛苦時,可以把證悟空性的見解與病痛結合起來,此時身體上雖然有痛苦的感受,但根本不會讓自己受到影響,自己也不會拒絕。煩惱,痛苦的感受,已經融入到意識證悟的空性當中,就像下雪的時候,落在地上就是雪花,落在水面,立即會化為水。這是高級的境界,明心見性之後還要修一段時間,這樣肉體的痛苦非常強大,神經刺激很大的時候,禪修忍不住,甚至會陷入昏迷狀態。但這樣的訓練,會讓空性的感覺更為明顯。一地菩薩在禪定時,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來都不會有痛苦,但對初學者有點難。我們現在只能從理論上去理解。前面講的其他方法不需要證悟,當下就可以鍛鍊修行。

6、智慧

生病的時候,病痛、生病的人以及病痛所影響的身體,從空性的角度來看,都是如幻如夢,虛幻不實。當然,從世俗的角度來看,一切都很真實,沒有證悟不會有這種感覺。疼痛不願意接受,有了如幻如夢的境界,像《金剛經》所講的一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沒有什麼可怕,這時病痛就有特別的作用,這也是病痛帶來的。

稍微有一點修行的功夫,就能把病痛變成有價值的事情來看,此時病痛變成了順緣,變成了六波羅密多。不但不障礙修行,反而對修行有促進作用。這叫做病痛轉為道用。如果沒有任何功夫,和其他人一樣,不但不能把病痛變為六度,反而抱怨醫生不好好治病,家人不愛護,同事不關心,躺著病床上,都是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爆發時,血液當中會產生毒素,提煉出來的毒素,可以毒死小白鼠。為什麼說母親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能餵奶,就是因為奶中有毒素。本來身體在生病,心裡又製造毒素,更會讓病情惡化,康復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金錢,如果不改變心態,終將病入膏肓,無力回天。如果不訓練,方法用不上,生病時根本想不起來,又遑論去運用?

有一點點修行功夫,就能逆來順受,將逆緣轉為順緣,以接受順緣的心態接受世人所認為的逆緣,就像在魔王手裡的刀槍武器,在佛陀身上會變成鮮花,這都是佛陀修行的結果。所以,是否早日康復,取決於自己的心態。我們平時要隨時思考、訓練,需要的時候,才隨時用得上。

以此類推,死亡、衰老、來世的投生都可以採用這些方法,舉一反三,雖然說輪迴是痛苦,但如果有了修行,生老病死都不是痛苦,而是修行的助緣。對有些人來說,輪迴是痛苦;對修行人來說,輪迴是幸福。

一地菩薩在面對事業成敗時,可以淡然自若,是因為他們的修行。當然,一地菩薩沒有別的事業,只有度化眾生的事業,因為一地菩薩不是佛,能力有限,所以也有成敗,但無論成敗,他們都雲淡風輕,不會有任何煩惱。當他們從這個世界消失,前往另一個世界時,就像從一個環境優美的旅遊景點前往另一個風景絕佳的旅遊景點一樣輕鬆自如。如果內心強大了,輪迴就不是痛苦,而是幸福快樂的地方。佛教是非常樂觀積極的,輪迴雖然有痛苦,但如果努力積極,輪迴就可以變成有價值的經歷。

如果輪迴永遠都是痛苦,永遠都無法改變和脫離,那就是消極的,但我們可以創造解脫的能力,只要下一點功夫,就可以讓能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一點都不悲觀消極,最可怕、最恐怖的死亡、生病,都變得很有價值,這個方法掌握好以後,就能對自己充滿信心。一切都可以改變,自己未來的一切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由任何外人掌控,這是非常積極有益的。

錢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在超越錢所能做到的範圍之外,就要靠修行來解決。大家學到方法以後,要嘗試以下,並將方法分享給更多的人,不要害怕生老病死,不拒絕,有方法,就能變成有價值的財富,這就是佛教的智慧。世俗有科學家、哲學家、企業家等聰明絕頂的人,就像科學家可以把生活垃圾變廢為寶,生產出再生的物質。可以把下水道的廢水,提煉為飲用水,就是因為他們的聰明。

而佛教的智慧,卻可以把生老病死轉化為修法安樂,希望大家能夠學以致用。



如何轉病苦為道用

  • 修法
  • 清淨罪業
  • 六度
  • 積累資糧
  • 病痛

概述:如果在生病時進行修行,病痛也可以成為一種積累資糧、遣除障礙的方法。本課介紹了轉病苦為道用的具體修法:視病痛為功德,從而清淨罪業;視病痛為善知識,認真取捨因果;視病痛為修行順緣,促進六種波羅蜜多的修習。

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類別:慧燈之光一


日期 201668

一、轉病苦為道用的重要性

如何將病苦轉為道用,是一個很重要的修法。作為佛教徒,如果能有比較高的證悟境界,則疾病、痛苦等等都能妥善地對待;但如果修行的層次沒有那麼高,則遇到生病或其他的痛苦時,大多數的人都會感到手忙腳亂、無可奈何。所以,我們就講講這個專門針對病痛的修法。

這個修法是麥彭仁波切為了利益眾生,使他們能在生病的時候,把疾病變成積累資糧和遣除障礙的方法而撰寫的。

在正式講解之前,首先我們要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是不是只需要修這些法,而不用去看病呢?當然不是。看病是肯定要看的。不要說是我們,連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以後,也會示現生病,生病的時候也會去看醫生,醫生還配藥給佛陀吃。

佛經上就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次,釋迦牟尼佛示現生病,然後去找醫生給他配藥。那個醫生自恃醫術高明,所以非常傲慢。他告訴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人可以解決人的痛苦,一個是你釋迦牟尼佛,你可以解決人類精神上的痛苦;另外一個就是我,我可以解決人類肉體上的痛苦。

佛陀為了斷除他的慢心,就把他帶到喜馬拉雅山的一個地方,讓他指認出那裡的每一種草藥的作用、味道等等,但他卻只能辨認出其中的幾種草藥,其他都一概不知。於是,釋迦牟尼佛就從頭到尾,把那兒所有的草藥的作用、副作用、味道,以及配製的方法等等一一跟他說明。醫生聽後,深感自愧不如,從此再也不敢說這種大話了。

釋迦牟尼佛生病、吃藥等等,當然是一種示現,是做給後人看的。實際上,釋迦牟尼佛已經圓滿了一切功德,早就脫離了生老病死;不用說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地以上的菩薩,也不會真正生病。

佛陀為什麼要這樣示現呢?就是為了令以後的佛弟子在生病的時候,不要拒絕看病、治療、吃藥等等。

既然生病的時候要去看病、吃藥,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這個修法呢?這是為了讓我們在肉體接受醫學治療的同時,在精神上也能夠轉疾病為道用,以積累資糧、清淨罪業。

一般說來,沒有學佛、沒有修行的人在生病的時候,哪怕肉體還沒有太大問題,精神就已經先崩潰了;由於精神上的崩潰,才導致了很多身體上的疾病。

此外,作為不學佛的普通人,在生病的時候,就只能白白生病,除了一心一意盼望自己能早日康復以外,在其他方面完全束手無策,從來沒有想過把疾病當作修行的法門,從來不知道可以利用病來積累資糧、清淨罪業,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去治療當前的病。但就算是能治癒,也只是解決了一次的病痛,卻不能徹底解決病痛之苦。

但是,作為佛教徒,可以在接受醫學治療的同時,把疾病當作一種修行法門。通過一場病,讓自己產生一些新的認識、新的感受;通過這些認識與感受,就可以積累資糧、清淨罪業。也就是說,我們不僅可以通過這個修法,來解決當時的病痛,同時還可以把疾病轉為積累資糧、清淨罪業的方法,從而徹底解決病痛之苦。所以,這個修法是非常實用的。

雖然我們現在沒有生什麼病,但由於我們還沒有徹底脫離生老病死,所以隨時都有可能面臨病死之苦。

以前我們講過十二緣起,在十二緣起當中,老、死二者沒有分開,屬於同一緣起支。為什麼呢?因為,人不一定老了以後才會死,有些人還沒有老就死了,有些人老了以後才死,死亡是隨時隨刻都有可能降臨的。同樣,雖然現在我們沒有生病,但疾病卻隨時都有可能找上門來,所以最好能提早作好修行上與心理上的準備。只有這樣,在日後生病的時候,我們才能利用疾病來做一些解脫方面的事情。因此,生病的時候一定要修持這個法。

二、具體修法

具體的修法包括三個部分:視病痛為功德,從而清淨罪業;視病痛為善知識,認真取捨因果;視病痛為修行順緣,促進六種波羅蜜多的修習。

(一)視病痛為功德,從而清淨罪業

這種方法包括三種思維方式。

1當我們生病的時候,要這樣去思維,從無始以來到今天,每個眾生都在充滿痛苦的輪回中不由自主地流轉不止。我在前幾天也講過,不論是從宏觀的角度而言,還是從輪回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細節的角度而言,輪回都是充滿痛苦的。在這種痛苦的環境下,如果是佛教徒,還要好一點兒,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徹底地解脫,但畢竟已經開始思維輪回的痛苦,並開始為擺脫痛苦而努力了。然而,對於不學佛的普通眾生來說,雖然不情願輪回,但在輪回的當下,又不會去思維輪回的痛苦,一直都認為在這個輪回當中有什麼幸福、快樂可以追求。如此一來,就會將全身心都投入其中,拼命地追求輪回當中的幸福和快樂。但是,由於輪回本身就不存在什麼幸福和快樂,所以,想從中獲得幸福和快樂,純粹是緣木求魚。要知道,所有為了在輪回當中獲得幸福所作的一切努力,最終都是沒有結果的,我們應該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那麼,什麼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呢?就是修行。除了修行,再沒有什麼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了。這個道理,是很多人不瞭解,同時也不以為然的。

當然,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主觀認識,所以不可能所有人的看法都一致。但是,無論這麼認為也好,不這麼認為也好,輪回本身的真相就充滿了痛苦,它的本性就是這樣。它的真相不會隨著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除非是通過修行從輪回當中解脫,否則它永遠都是痛苦的,因為它的本性永遠不會有什麼改變。

但是,有很多人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輪回當中有幸福、有快樂,充滿了可以追求的目標,因此,他們就會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努力獲得輪回當中的幸福上面,其他諸如解脫、修行等等的事情,卻一點兒都不去想。我們前面也分析了,輪回本身就不存在什麼幸福,既然如此,又怎麼可能從中獲得幸福呢?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們從無始以來到今天,所有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和精力都白費了,只有依靠修行而令自他脫離輪回,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那麼,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哪怕是在生病的時候,也要抓住時機精進修行。

生病的時候怎麼修行呢?

首先,就是要了知病痛的功德。病痛是大家都不願意接受的,它還有什麼功德可言呢?它還是有功德的。對於一個修行人,一個希求解脫的人來說,病痛也有很大的功德,而且是世間所謂的幸福、快樂所無法取代的功德。

這個功德是什麼呢?

第一個功德是,雖然我生了病,在肉體上感受到了一定的痛苦,但是,如果不是這場比較嚴重的病來警告我,也許我永遠都不會去思維人生的痛苦。以前我也知道有生老病死,卻沒有這麼深刻的印象和體會,以至於把病痛、輪回的痛苦都忘了,一直不斷地往外追求,從來也沒有為了解決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修行過。

第二個功德是,如果我一生都沒有病痛,一直都很健康的話,那我根本就不會認識到輪回是這麼痛苦;如果我不認為輪回是這麼痛苦的話,則修行最根本、最基礎的出離心就絕對沒有辦法培養起來。

通過這次生病,讓我親身經歷了生老病死的其中之一,我終於深深地體會到:原來人生是如此的痛苦!如果不能徹底獲得解脫,在以後漫長的輪回過程中,像這樣的痛苦還會經歷無數次!即使我這次生病能夠痊癒,但也並不代表我以後就不會再生病,就永遠解脫了;在以後的生生世世中,我還會再生病,還可能會生更嚴重的病。此時此刻,我們就會開始感覺到,輪回不是那麼完美,人生也不是那麼完美。於是,我們才會開始尋求解決生老病死的方法。

在整個世界上,唯一可以解決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佛法。其他世間的任何學問哲學、科學等等,都沒有辦法徹底解決這些病痛。眾所周知,科學家們也會生病,最後也都會死去,甚至有些科學家最後會死於精神分裂症,或者是科學至今無法攻克的癌症。因為他們也是普通凡夫,所以在生病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解決辦法。

通過這樣的思維,我們的眼光自然而然地就轉到尋求解脫、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上面來了。因此,生病正是培養出離心的一個大好機會。這些都是病痛的功德,病痛確實也有這樣的功德。

我們都知道米拉日巴尊者的故事。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假設他的叔叔等親屬沒有欺負他們的話,他會有這麼好的修行嗎?絕不可能!如果沒有叔叔等親屬的欺負,米拉日巴尊者的母親不會有那麼大的痛苦;如果他的母親沒有那麼大的痛苦,她也不會慫恿米拉日巴尊者去學咒術;如果她不慫恿米拉日巴尊者去學咒術,他也不至於殺害那麼多的人;如果他沒有殺害那麼多的人,也不會有這麼強烈的修行動力。正因為他通過咒術降下好幾次冰雹,殺死了三十六個人以及很多的動物,他的心裡才會產生很大的恐懼及壓力;正是這些恐懼及壓力,才促成他最後的成就。所以,懂得利用疾病及痛苦,是有很大功德的。

2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維:如果一個人一生當中都不生病的話,自然而然就會生起傲慢心。

什麼樣的傲慢心呢?因為身體健康,便會輕視有病痛的人,以致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包括修行、解決生老病死、從輪回的痛苦當中獲得解脫等等的事情。自從生了病,才深深地體會到人生的痛苦,故而改變態度,開始去注意這些、在乎這些。所以病痛具有這樣的功德,《入菩薩行論》中也是這樣講的。

3第三種思維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佛經裡面講過,釋迦牟尼佛所度化的娑婆世界具有五濁,眾生的煩惱很粗大,環境各方面相對來說都非常惡劣,是一個充滿痛苦的世界,不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麼幸福。

正因為如此,當時釋迦牟尼佛發心到這個世界來度化眾生的時候說,他所調化的世界中的眾生,不論是精神上或肉體上受到任何痛苦,比如說,在這個娑婆世界中生一場病,即使是小至頭痛的病,也比在其他清淨佛刹中修持很長時間的功德還要大。

頭痛會有什麼功德呢?

雖然頭痛本身沒有什麼功德,但仰仗佛陀的這種發心,而使娑婆世界中的任何一個人生病,都能依靠病痛清淨很多很多的罪業。不僅如此,而且清淨罪業的程度也比在其他清淨剎土當中修行的程度還高。

比如說,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等等,因為它本身就沒有痛苦,所以在清淨罪業方面的效果自然也沒有那麼好。

正因為娑婆世界有如此的優越性,所以,有些非常勇敢的菩薩會專門發心到這個娑婆世界來承受痛苦。通過這些痛苦,就可以積累很多資糧,使他們尚未清淨的罪業很快清淨,這樣一來,他們成佛的時間也就指日可待了。這一切,都跟釋迦牟尼佛的發心有關。也正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生病,比在其他的剎土修行還要好,所以很多菩薩會特意到這個世界來生病。

經常有很多不明就裡的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高僧大德還會生病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三種可能:其一,這是一種示現。剛才我們講過,往昔釋迦牟尼佛生病的時候也看病、吃藥,也讓弟子們為其念經,這在佛經中都有記載。這都是度化眾生的方便,是示現給別人看的。其二,雖然這些高僧大德是成就者,但他們的成就還沒有達到佛的境界。雖然一地以上的菩薩在肉體上不會有痛苦,然而,停留在一地以下的資糧道、加行道兩個階段的菩薩、高僧大德們,則需要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清淨業障。關於這一點,在佛經裡面也提到過,很多阿羅漢死的時候,有的是餓死的,有些是被別人殺死的……但他們這次所受的果報是最後一次。在這個果報受完以後,他們就徹底清淨了業障,再也不會受任何果報,因為他們已經成就了。第三個答案,是密宗特有的。在密宗的歷史上,有些高僧大德生病的方式很恐怖,其圓寂的方式也很殘忍,他們臨死時候的表現,甚至比普通人的表現還差。這是為什麼呢?在這些現象當中,有一些特別的意義,之所以這些伏藏大師,或真正的密宗成就者,會特意選擇殘忍的形式來生病或者圓寂,是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遣除一些佛法的違緣以及眾生的災難。

至於那些高僧大德生病的原因到底是其中的哪一個,我們無法猜度,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因為很多人有這方面的疑問,所以在這裡順便提一下,但我們不必去追究高僧大德是怎麼樣生病,或高僧大德為什麼要生病等等問題,而是要讓大家在生病的時候清醒地知道,雖然我不是故意到這個娑婆世界來生病的,但通過這次生病,肯定也可以清淨很多業障,所以我應該高高興興、歡歡喜喜地接受這個病。

佛經還特別講到,宣講、聽聞如來藏的人,或者是修空性的人,可以依靠頭痛這麼小的痛苦,來清淨下一世墮地獄的罪業。關於這一點,佛經上有很清楚的記載,這是佛親口宣說的,我們應該相信佛的金剛語。

雖然大乘修行人的修行層次不一樣,大家有沒有證悟空性也不好說,但每個人都應該算得上是開始修空性、修如來藏的人,所以,對我們來說,病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前面所講的思維方式,都是具體的修行方法,生病的時候,就要這樣去思維。

以上是第一個修法視病痛為功德,從而清淨罪業。

(二)視病痛為善知識,認真取捨因果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還要思維,如果我們不希求解脫,則在未來的生生世世當中,還會出現很多這樣的痛苦。以前我沒有想過,也不知道這些道理,現在通過佛的教誨知道了這些道理以後,就一定要珍惜每一次機會,把常人畏懼、回避、討厭的病痛轉為道用。

雖然這次生病對我而言是很大的痛苦,但觀待地獄眾生以及畜生的痛苦,或者是人間很強大的痛苦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現在不修行,以後肯定還要面對很多類似的痛苦。假如今天我連這麼一點兒小病的痛苦都不能接受,一旦我墮入地獄、旁生、餓鬼道,又將如何去面對這些痛苦呢?所以,我這次一定要為徹底脫離病痛而努力。

對我而言,這次生病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釋迦牟尼佛傳了法,佛法還在人間,我又幸運地遇到了這樣的佛法。如果這次我能夠恢復健康,我一定要將餘生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徹底解決痛苦的事業當中,我一定要渡越輪回的苦海;如果我因為這次生病而死去,那我就要在心理上作一個準備。

什麼樣的準備呢?首先,我要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有的身體、財產、善根全部供養諸佛菩薩,然後發願即使我這次的病無法治癒,希望以此善根,能使我下一世再遇到這樣的機會;不但能遇到這樣的機會,而且在下一世不會再像現在這樣錯過機會,我一定要牢牢抓住機會精進修習菩提道。

在發願的同時,還要堅定不移地深信,我這個願力永遠都不會空耗,是一定會實現的。因為願力本身就有這個力量,這個力量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差錯。

然後再思維:雖然我這次的病無法好轉,但在這次生病的過程當中,我懂得了這些道理,所以依靠發願,我將來還是有機會的。然而,還有很多其他的眾生卻因為沒有接受過佛的教導,所以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們還要在這個輪回中繼續無數次地輪轉,還要承受無數的病苦。在此我應該發願等我的願力實現以後,我一定要讓每一個眾生都明白這個道理,然後幫助他們脫離輪回之苦。

以上是發願,之後還要祈禱,祈請諸佛菩薩加持我,使我能讓所有愚癡眾生明白這些道理。

自己身體上受到的痛苦越強烈,度化眾生、遣除眾生痛苦的決心和願望就要越強大、越穩固。

之後繼續發願,如果這次生的病能夠痊癒,我以後在因果取捨上一定要認真對待。

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以前我有了煩惱,造了業,所以今天才會生這樣的病。如果我早證空性、早解脫的話,今天我也不會生病了。從今以後,我不能再繼續造業,我一定要依靠這個身體去修行。

由上可知,這個修法主要包含了兩個部分:首先是發願,或者是發誓、下決心;其次就是祈禱,祈禱諸佛菩薩能夠幫助自己實現心願。

多數人在平時不生病的時候,就什麼也不想不想輪回的痛苦,也不作因果的取捨。一旦有了病痛以後,才開始認真地對待因果,對這些人來說,病痛就成為他的善知識。

尤其是對講經說法的法師、修斷法(即古薩里修法)的行者,或是其他的修行人而言,生病還是檢驗修行功力的最佳時機。

在平時沒有遇到任何痛苦,一切都很好的時候,我們總是勸別人要修行、要如何如何……一直自認為自己是一個修行人,並覺得自己很不錯等等。但自己究竟是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呢?這次就可以見分曉了。

如果我們在病痛的折磨下,也能真正用上前面的那些修法,那就可以自稱為是修行人;否則,如果發現自己並沒有承受病痛的能力,這次病痛就成了一種警告。它告訴我,現在你連面對一個這麼小的痛苦都沒有辦法,可見你的修行程度還不夠深;你以後不能老是原地踏步,一定要繼續往前努力,一定要修行,一定要進步。

以上所述,即是具體的修法。

病痛轉為道用可分為上、中、下三種不同的層次。

1)上等的修法,是通過證悟空性和禪定的能力來轉為道用。比如說,即使是在生病的時候,一個真正證悟大圓滿的人一旦進入大圓滿的境界,就根本感覺不到任何病痛。對有些大圓滿的修行人而言,死的時候病痛越強烈、越厲害,就越殊勝。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身體上的病痛越劇烈,他的頭腦就越清醒,所以很容易進入大圓滿的境界。反之,有些人在死的時候沒有什麼病痛,像是睡著了一樣,其實這並不是件好事。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明顯的痛苦,所以這些人在死亡之際頭腦就不是很清醒。如果修行不到位,則很多修行的境界都會忘掉,如此一來,他們就無法修持中陰修法了。所以,在死亡的時候,肉體上的痛苦越大越好。

另外,如果是禪定修得非常好的人,也不會有這種問題。

總而言之,具有禪定和證悟的人,就可以轉病苦為道用,對他們來說,生病根本不是什麼痛苦。但是,這個層次離我們還有很遠的距離,對我們而言,難度也有點兒大。

2)中等的修法,是通過修持自他相換等菩提心修法,或者是如幻如夢的修法來轉為道用。

如果證悟空性的修法修得好的話,在生病的時候也可以把病痛看作是如幻如夢的。雖然這種人的證悟和禪定境界沒有上等修法的修行人那麼高,但他們還是可以把病痛轉為道用。

3)下等的修法,就是前面所講的兩個修法。為什麼是最下等的呢?因為,這是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即使是我們這些沒有證悟空性、沒有很穩定的禪定功夫的人,也可以做到,所以是很基礎的病痛轉為道用的方法。

以上是第二個修法。

(三)視病痛為修行順緣,促進六種波羅蜜多的修習

該修法可分成六個階段。

1.佈施波羅蜜多

修法和前面的差不多。生病的時候,首先要思維,我們的身體都是有漏法,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已經經歷了無數的痛苦,但我們卻不知道這一點,仍然執著這個身體。實際上,這個身體是無常的東西,它是很多東西的組合體,並不是一體的。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了知,在我們的身體上面,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但因為有了無明,於是我們就執著這個身體;由於貪執這個身體,故而就產生了很多煩惱;由這些煩惱,又引起了很多的病痛……從現在起,我再也不執著這個身體了!我要把這個身體佈施給魔鬼、非人等等的眾生。

佈施的具體修法,是五加行裡的古薩里修法。如果能按照古薩里的修法從頭到尾修一遍,就可以產生以下功效:第一,可以減輕自己的病痛;第二,可以積累很多的資糧;第三,如果這個人的壽命本身就有障礙的話,通過這個修法,就可以遣除他的壽障。以上所述,為佈施的修法。

2.持戒波羅蜜多

我們可以思維:如果沒有病痛,我就會生起很多的欲望;為了滿足這些欲望,我就會做殺、盜、淫、妄等等的惡業。但是,因為有了這些病痛,我就沒有能力去做殺、盜、淫、妄等等的惡業了。所以,依靠疾病還可以護持自己的戒律。

同時還要思維:這次我不去做殺、盜、淫、妄等惡業,是因為在生病的過程當中沒有能力去做,但我不能僅僅滿足於此,即使在康復之後,我也一定要嚴格護持戒律。

以上所述,是持戒的修法。

3.忍辱波羅蜜多

首先應當思維:這個病痛不會無因無緣地產生,這是我以往造業的果報,所以我只能忍受這個果報。

在忍受病痛的同時還要發願:但願以我的這個病痛,能減輕或者消除一切眾生的痛苦。

這是忍辱的修法。

4.精進波羅蜜多

在生病的過程當中,很精進、很用功地修這些法,併發心:我一定要用功地修!

這就是精進的修法。

5.禪定波羅蜜多

禪定波羅蜜多可以分為有緣的修法與無緣的修法兩種。

所謂無緣的修法,就是以病為所緣境,然後去看它的本性,亦即通過觀察色蘊、受蘊、想蘊等五蘊的每一個蘊,從而抉擇出這一切都是空性。

因為這不是書面上的理論,而是在身體真正感受到病痛的同時,就把這個病觀為空性,所以,對沒有證悟空性的人來說,就顯得比較困難。

沒有證悟空性的人該怎麼辦呢?就用前面所講的推理方法,逐步把它抉擇為空性。

對證悟空性的人來說就比較簡單:當病痛的感受一出來,就立即進入空性的境界中;雖然這個時候病痛的現象還沒有間斷,還會有一點痛的感受,但他的意識已經進入到空性的境界當中了,這就叫空性和病痛的雙運。因為病痛的現象還沒有間斷,但修行者對病痛卻已經沒有執著了,所以,在此時此刻,病痛對身體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傷害。

對某些修行人來說,死的時候,病痛愈大愈好,因為病痛的感受愈強,修行人證悟空性的力度就愈大。當然,這個層次我們現在還達不到;不過,通過持之以恆的修持,慢慢地就可以越來越接近這種境界。

如果不能修無緣的修法,那麼,修有緣的修法肯定是沒問題的。當我們的身體出現比較強烈的病痛感受時,立即對眾生發慈悲心,這就是有緣的修法。具體修法如下。首先思維: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眾生都在承受我現在所感受到的這種痛苦,甚至有些生命所承受的痛苦,比我的痛苦還要強烈成千上萬倍。我現在遭遇了這麼一個小的痛苦,都感到如此苦不堪言,那麼,其他眾生就一定更痛苦、更悲慘。然後真心誠意地發願:願這些眾生能早日脫離這些痛苦,這就是悲心;願這些眾生能早日重獲健康、獲得幸福,這就是慈心。

我們可能做不到無緣的空性修法,但有緣的慈悲心修法肯定每個人都做得到,希望你們能認認真真地修持。

以上所講,是禪定的修法。

6.智慧波羅蜜多

所謂的智慧是指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在生病的時候,能立即意識到要修轉病痛為道用的修法。這也算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作為佛教徒,我們應當證悟三輪的本體空性。

什麼叫做三輪呢?生病的人、所生的病以及生病這件事三者,佛教就稱之為三輪

在沒有證悟的時候,我們還不能直接地感受三輪體空,但也可以通過推理,把病人、所生之病以及生病三者抉擇為空性,然後把它們看作如幻如夢之法,就是這樣去體會。

如果真正能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去體會的話,則可以將病痛的感受轉化為大樂。什麼是大樂呢?就是不但沒有感到痛苦,反而覺得十分快樂的感受。當然,這種快樂並不是世俗人所謂的快樂,而是證悟空性的一種境界。

以上所講,是智慧的修法。

作為真正的修行人,即使在其他方面修得不是很好,比如說,在證悟空性方面修得比較差等等;但是,如果能在生病的時候,認真修持六種波羅蜜多,則能將病痛轉為修行的善(順)緣。這樣一來,病痛就不再是病痛,而轉成了菩提、法身之因。

對證悟的成就者來說,生病和不生病根本沒有什麼差別。當然,這是最終的境界,我們現在還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

在前面所講的三種不同層次的修法當中,我主要介紹並著重推薦的,是其中最簡單、最下等的修法。這種修法沒有什麼高標準的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肯定做得到。

雖然在生病的時候修這些修法,就不會在精神上受到病魔太大的打擊與傷害,但我們不能把這種修法僅僅當作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實際上,這種修法既可以積累資糧、清淨罪業,同時在恢復健康方面也有一定的幫助。所以,我們要提前有所準備,如果生病的話,一定要修這個法。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千萬不能忘記!

我本人在修行上是非常非常差的,儘管如此,我卻知道抓緊機會修行。哪怕打一個針,我都會用這個修法來應對。雖然打針實際上不是什麼病,但當針刺進去的時候,還是有點兒痛的感受,我就利用這個感受來修行。當然,這離證悟空性的境界還差得很遠很遠,但沒有關係,儘量先做自己能夠做到的部分。

如果,能夠做到的不做,而做不到的本來就做不到,那就非常遺憾了。這樣下去的結果,就只會一事無成。


【病苦Q&A】




Older post Newer post